不提如何改善结构性的环境,只要求女性一味地自我加码,“为母则刚”这句话到底是对女性的褒奖呢,还是暗戳戳对女性施加压力呢?
——遇言姐
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赵南柱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本自传性小说会在东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在电影拍摄时就遇到重重阻挠。
很多韩国人认为这本书是在号召女性反抗男权(遇言姐说,本来也如此啊,有什么不对么),阅读这本小说的爱豆,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
甚至有人去青瓦台请愿,要求停拍这部电影。
《82年生的金智英》,最大的亮点是,女主角并非樊胜美、苏明玉那种强戏剧冲突的苦情角色。事实上,她比我们大多数女性要幸运得多、幸福得多。
没有家庭暴力、没有孕期出轨、没有拖累的原生家庭、没有狗血的婆媳大战,也没有为了一套房子焦头烂额。
恰恰相反,还算温和的原生家庭,没有重大冲突的婆家,温柔善良能干的丈夫,经济上能在首尔立脚,领导和同事人都不错,自己也受过高等教育。
虽然没站在金字塔尖,但也算各方面无短板,这样的金智英至少是抽到了一个命运的中吉签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上人生的金智英,她的遭遇、她的困境,让无数东亚女性深感同呼吸、共命运的切肤之痛。
这种非显性的“受侮辱与受损害”,更让大家感到东亚父权文化下,性别歧视的深入骨髓、冰冻三尺,一如平静湖面下的暗礁重重。
金智英出生在首尔的中产之家。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她的父亲有着较轻微的,不自知的重男轻女和性别歧视倾向。
比如只记得儿子喜欢吃豆沙面包,不记得女儿喜欢吃奶油面包;比如昂贵的钢笔只送给了儿子,虽然女儿也很想要。
金智英上中学时,下了补习班回家。在公交车上遇到性骚扰,父亲接到短信后急忙赶到车站,待接到女儿后却又开始责备她:
裙子穿得太短,不要见人就笑。被骚扰了你自己也有责任。
虽然认知和三观具有时代局限性,但父亲还是把孩子们好好养大了。
到后来,被老婆发飙吼了“为什么只买儿子的,为什么不买女儿的”,也会灰溜溜地打电话再订一份补品。
横比的话,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父亲了。
金智英的母亲美淑是传统东亚女性的缩影。
勤劳、隐忍、十几岁便辍学做工、赚钱供兄弟们读书。因为长辈说了:
只有儿子出人头地,一家老小才有希望。
家人称赞儿子的成就,无人提及女儿的牺牲。
这样的女性在东亚地区比比皆是。呃,现在被称作扶弟魔了。
美淑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性。
我见过不少同样经历的老人,自己是被牺牲、被损害的女性,却默认社会规则的不公,甚至变本加厉地投射到下一代女性身上,成为男权社会的铁杆儿粉丝。
美淑不是这样。
她总是保护女儿,鼓励女儿,为她们争取相对公平的环境。
当父亲斥责因找不到工作闹别扭的二女儿:“这么伤心就什么都别做,待着等嫁人,这个适合你。”
一向温顺的母亲大怒拍桌:“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说这么老套的话。”吓得老公被饭呛到。
当亲家打电话来,让她劝说金智英不要为了薪水寥寥的新工作,而让赚钱更多,前途大好的丈夫请育儿假时,母亲回答:
我们智英上过学,也曾努力工作过。忍痛生下孩子的是智英,独自带孩子的也是智英。两个人过日子,互相帮衬着不是应该的嘛。
当得知女儿患上精神分裂后,母亲冲着刚给儿子配了副补药的丈夫崩溃大吼:“为什么不买女儿那份,为什么?”
一句话道尽几代女性的心酸。
被弹幕吐槽的金智英的婆婆,是一个延续习俗生活的老人。她要求儿媳妇在过年时包揽家务,也默认自己女儿应该在婆家劳作。
婆婆自己,也是习惯了数十年早起晚睡伺候一大家子人。
这个婆婆虽然令人不适,然而倒也没有太过作妖。
在得知儿媳妇患病后,还表现出难过和惋惜,主动留空间给小家庭,又是寄药又是安慰的。
算是个思想守旧,但经提点也能明些事理的老人吧。
至于孔侑饰演的老公,几乎是一个理想伴侣。
正直温柔、善解人意,下了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观察老婆的心情,第二件事是撸袖子给娃洗澡。
怕媳妇在婆家劳累,提出过年不回老家。宁可家庭收入少些,也不让媳妇打短工。
看到老婆患病,会自责:“因为嫁给了我,你才会生病的。”这段算是相当感人了。
这样一个“幸运”的金智英,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
因为她所面对的是男权社会中无处不在、理直气壮的日常伤害,是结构性的歧视。
小时候,不断被奶奶灌输“家里要有4个男人才不空落落”,“女儿一旦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了”。被姑姑碎碎念:“要知道珍惜弟弟,老幺永远是老幺。”
所有的东西,弟弟自己吃一份,姐妹俩合吃一份;弟弟的奶粉金贵无比,姐姐尝一点被奶奶骂;两床被子,弟弟盖一条,姐妹盖一条。
▲奶奶独自养大几个孩子,对懒惰的丈夫毫无怨言。在她看来,只要丈夫不偷腥、不打人,就是个好男人了
上学后,同桌男生总是变着法地欺负金智英。用胳膊撞她,踢走她的鞋,让她在课堂上出糗。
老师轻描淡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他喜欢你才会欺负你。男孩子都是这样的,越是喜欢的女生越会欺负她。”
女性的个人意志不重要,男人霸凌你,是看得起你,是出于对女性喜爱和欣赏。这是多么有*的观念啊。
女同学们抓住裸露狂送到派出所,却被老师狠狠斥责:“女孩子怎么这么不知羞耻,把学校的脸都丢光了。”
上大学,为了家族做出牺牲的是女孩子。
金智英的母亲为了供养兄弟们没能读书,金智英的姐姐放弃了电视制作人的志向,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但学费低廉,就业稳定的师范。
▲姐姐曾和母亲争论:“当老师确实是一份能兼顾家庭的工作。那应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工作,为什么只有对女生来说是好工作?”
找工作,成绩好的女生仍然不被录用,因为怕女孩会结婚、生子、耽误项目进度。
在职场,准备咖啡的是女职员,酒局作陪的是女职员,分组时没人要的也是女职员。
工作要做出成绩,就得要放弃家庭,换来的最高评语是:“应该生为男儿身。”
即便如此,仍然一做十年不得晋升,最后只能辞职自己创业。
遇到职场性骚扰,很难站出来指控。因为这意味着要与全公司的男同事为敌,即便打赢了官司也无法再在公司待下去。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女主角长期忍受职场性骚扰。这种事情一经曝光,即便能赢得法律和舆论的支持,走人的还是女职员
身为单亲妈妈的女上司,自己带孩子吧,被调侃“妈妈带大的孩子会很叛逆”;找人帮把手呢,又被指责“孩子就该待在妈妈身边”。
无论你怎么做别人都有话说,都是女性的错。
成为妈妈的金智英,带娃出门晒个太阳,路人男说:“命真好,家庭主妇就是花着丈夫的钱逛街喝咖啡。”
路人女说:“职场工作太辛苦,我干脆嫁人算了。”
医院,医生说:“做饭有电饭煲,洗衣有洗衣机,为什么你还会手腕疼。”
想要恢复上班吧,全职专业工作难找,丈夫的育儿假难请。还要被奚落:赚的钱不够请保姆。
歧视就像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深入毛孔、如影随形。一根一根稻草的叠加,令金智英焦躁不安,失语窒息,生气被一点一点抽空。
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困境,女性的付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仅如此,还要踏上一只脚——
进击事业是牝鸡司晨、有失本分;退守家庭是逃避职场、懒惰无能。还有那句细思极恐的——“为母则刚”。
石春梅的悲剧是因为不够刚吗?金智英的困境是因为不够刚吗?
不提如何改善结构性的环境,只要求女性一味地自我加码,这句话到底是对女性的褒奖呢,还是暗戳戳对女性施加压力呢?
讲真,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赞美。
▲日剧《坡道上的家》。新手妈妈因为重度抑郁失手溺死婴儿,法庭认为所有对女性压力视而不见的家庭成员都应背负罪名
年,GIWPS(乔治城女性研究所)发布的《世界性别平等国家》排名中,日本排名29,韩国排名33,中国排名76。
社会保障不健全,民间认知待提升,舆论不说帮陷入职场社交双失困境的妈妈们发声,却打着母亲万能的大旗要女性凭着一己之力去刚,去撑,去死磕,这不是混蛋言论么?
▲为什么北欧的女性不用刚?如果社会环境友好,女性按部就班即可,不用逞强啊
看《82年生的金智英》,遇言姐最喜欢的部分是,电影不是一味地申诉抨击,树立针锋相对的斗争阵营,而是展现了丰富的层次。
尤其是作者对年轻一代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和肯定。
比起老年人半个世纪以来养成的价值系统难以改变,金智英身边的平辈,则是好相处得多了。
生了两个男孩的小姑总是给小侄女大买特买,夸孙女就是好,女孩子就是好。发现金智英患精神病后,还自责对嫂子不够关心。
金智英的姐姐,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
小时候因为抓裸露狂被老师要求写悔过书,大骂“反省个屁”的姐姐,如今自己做了老师,一定不会将陈腐观念继续传递下去。
金智英的弟弟,从小是资源供应的中心,长大后不再认为这种优待是理所应当的,并懂得对姐姐们的牺牲心怀反思与歉意。
▲姐姐那句“喜欢吃豆沙面包的是你”,令弟弟沉默了
还有,企业专门给员工安排了反职场性骚扰课程——
男职员拍女职员的屁股,女职员摸男职员的腹肌,都是性骚扰,会进局子的。以至于直男员工纷纷感慨:时代不同了。
还有抱团反抗不公的女性。
小学时,是女同学告诉老师有人在霸凌金智英;
中学时,是女同学们合力把暴露狂扭送派出所;
大学时,是学姐勇敢质问教授推荐人才的标准。
职场上,有体谅下属的女上司,反击偷窥的女同事,鼓励金智英振作起来的朋友。
和朋友一起看《82年生的金智英》,我俩一直感慨:这老公挺不错啊,这婆婆不算太糟,这老爸也还行吧,电影比预想的温和些。
旁边的甜豆爸痛心疾首:“你俩怎么把要求降到这么低了?千万可别当着我闺女说这种话。
丈夫洗个碗怎么叫‘帮忙’呢?太太带孩子怎么叫‘歇着’呢?过年叫外卖就算实力宠妻了?难道他不能自己动手做饭吗?
我们枫叶国的男人哪个不做家务,哪个不陪孩子?孔侑不过是帮太太拿了双筷子,为什么你们都感恩戴德地夸他,就因为他长得比我帅?”
是啊,为什么我们对男人的要求降得这么低呢?这些不都是身为丈夫和父亲应该做的么。
这样一部讲述女性人生的电影,其实每一名男性都应该来看看。
女性的生存体验不是她们自己的问题,而需全社会的参与,大家共同寻找出路。
女性对于性别平等的追求,也不该是孤独地自我奋斗,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地接力奔跑。虽然每一次努力地突破不一定太大,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就会换来社会的改变。
都说东亚三国手牵手。然鹅今年,日本拍出了《坡道上的家》,韩国拍出了《82年生的金智英》。
看到问题,承认问题,就有改变的可能。
就让我们从彼此的命运里学习,照见自身,谋求出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