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率高达15%-20%,中国不孕不育男女约有万人,约占人口比例为12%-15%,不孕不育造成了越来越多夫妻之间的家庭问题。
为何不孕不育疾病越来越多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PART·1
何为不孕不育?
从概念上来讲,不孕指由于女性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孕症,不育指男性原因造成的男性不育症。以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不孕不育即指夫妻双方两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保持正常性生活而没有成功妊娠。但就目前临床情况看,基本上夫妻双方一年左右未能成功妊娠,就可能是不孕不育。PART·2
男女因素各占一半
根据国际上权威的调查显示,在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因素约占22%,女性因素占31-37%,男女双方因素占21-38%。国内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医院曾在某地区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该地区原发性不孕的患病率为1.01%,城市(1.23%)略高于农村(0.8%),这可能与当时国内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率较低有关。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未婚人流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不孕症的发生率升高。根据临床经验来讲,总体来说男女各占一半,单纯男的因素可能30%,单纯女的因素可能30%,男女都有的因素可能是40%,大致如上。所以,不要持有传统观念里的不孕就是女人的“罪过”,科学地对待不孕不育症,将男女作为一个生育的基本单元看待,治疗不孕不育症时也要男女同诊同治,不可分诊分治。从女方来看,导致不孕的原因大致如下:-1-排卵功能障碍
排卵功能障碍分为很多种,如多囊卵巢和卵巢早衰甚至有一些先天性的卵巢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导致排卵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2-输卵管堵塞
输卵管堵塞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原发性的就是指先天的发育不良、畸形等而导致的输卵管不通,继发性的是指流产、人流术后而导致的一些慢性炎症,或者是一些慢性盆腔炎、积水引起的输卵管堵塞。-3-受精卵无法着床
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宫腔内游荡,并得在宫腔的某一部位着陆也就是固定住,即跟内膜粘上,粘上后开始植入、扎根,然后建立母婴血流。母亲通过血流给孩子供血供氧,胚胎开始逐渐长大,这个受精卵着陆的过程叫做着床。目前,从临床经验上来看,女性不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于子宫内膜,使受精卵无法进一步发育造成的。男性不育生理因素有三类-1-睾丸前因素
睾丸前因素大多是内分泌的因素,比如垂体、下丘脑的问题会造成睾丸的微循环、微环境不好,造成生精障碍,有很多疾病,比如卡尔曼氏综合症,表现在病人的一些低促性腺的性腺功能低下造成了生精障碍,如睾丸小,垂体分泌的FSH和LH低等等。-2-睾丸因素
睾丸因素比如睾丸隐睾,就影响睾丸的生长,影响精子的产生,还有一些先天染色体的异常,比如克氏症等等,这都归到睾丸因素,还有睾丸炎,附睾炎等等这些情况。-3-睾丸后因素
还有一类睾丸后因素,多半是精子产生后在输出管道上发生的问题,比如输精管梗阻,精囊炎症,射精管梗阻,性功能障碍等等,这些都算睾丸后因素。当然,要细分或者按照别的分类还有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等很多因素。中医看不孕不育
女性不孕,除先天病理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后天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导致冲任失调,子宫不能摄精成孕。常见病因有肾虚、肝郁、痰温、血瘀等。01肾虚包括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肾气的自然盛衰规律是决定生殖功能盛衰与机体生长发育的主导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期房劳多产、大病久病造成肾气更加虚损,或高龄肾气逐渐衰弱,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从而导致不孕。02肝郁女性感情细腻,容易忧思恼怒,从而导致肝气郁结。若女性盼子心切、烦躁焦虑、情志不舒畅,也可导致久久不能怀孕。03痰湿一些肥胖和脾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或喜食冷饮,油膩、甜腻、重口味食物的患者,代谢失常导致水湿停留体内,久者聚而成痰,阻滞血脉运行而导致不孕。04血瘀一些患者在月经期、产后经血尚未干净时食用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导致寒湿、湿热等邪*侵入子宫,日久形成瘀血,导致不孕。除上述因素外,喜食生冷,空调环境、长期熬夜,并发慢性内分泌失调的疾病等也会搅乱脏腑、气血、经络、胞宫的生殖功能,使精卵结合的活动受影响,进而导致不孕......INTRO
沈明秀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海淀分会理事,医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曾随同钱伯煊、郑守谦等名老中医出诊。
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诊断和治疗月经病、妇科炎症、性功能障碍、男女不育、乳腺疾病,并创研健脾益肾法治疗肿瘤患者,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男女不孕不育方面疗效显著,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男女免疫性不孕、用四联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和感染性不孕不育等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据不完整统计,已成功治愈了余例不孕不育症患者。
发表“活血补肾法治疗不孕与不育”、“中医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的内涵与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和“中医治疗30例不孕症追踪观察”等40余篇论文。著有《中医论母乳喂养》及合著书籍等10余部。
编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