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又临入冬。大家都有意识的懂得给自己调理,养生。传统认为冬天适合补肾,尤其男性,都应该利用冬藏来补肾收敛。那女性怎么补呢?是不是也应该补肾?因为都知道肾虚会带来太多烦恼和辨证。但是,很多女生不知道,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脾不好,人就废了一半儿。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谈我们身体里实至名归的“大腕”——脾。
脾,人体发动机五脏六腑,哪一个是人体发动机呢?一般人会认为是心或肾。其实,默默无闻的脾才是。
为什么婴儿呱呱坠地时,哭声特别响亮,可以传得很远?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个“本”,一个“源”,揭示了脾强大的功能。
脾主运化。“人是铁饭是钢”,人活于世,必须依赖于营养物质的供给。脾负责将精微物质(水谷、水液)传输到全身,以维系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脾好,人体就会能量充足;反之,人体就会缺乏营养。脾的运化作用,还能防止水湿积聚形成痰湿等病理物质。
脾主统血。疾病往往在人体有瘀血的情况下生成,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的功能。中医认为,“气血不正,五脏皆病;气血调和,百病不侵”,恰恰说了这个道理。
脾虚,致病又致丑脾,就像是养育万物的土地,土地贫瘠,则土地上的植物肯定缺乏生机。因此,脾虚之人一般病弱,对于女性而言,脾虚还会导致早衰、变丑。
1、面部
脸色*——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是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营养身体造成的。
眼袋大——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其中眼睑属脾,脾主肌肉,脾虚,眼睑上的肌肉就缺乏营养,就会变得松弛,久而久之,眼睑就会因为无弹性而下垂。此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堆积在眼部,而眼睛部位的皮肤是最薄弱的,水液堆积后,下眼睑以下的地方就会因充水而浮肿,这样就形成了眼袋。
鼻尖暗——实际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很隐秘的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病重之人,哪怕脸色发青发黑了,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嘴边黑——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之华在唇和唇四白。如果唇四白不明显甚至干*,说明脾胃功能严重衰退;如果唇四白发黑发青,就有生命危险。
舌苔厚腻——舌头边缘有齿痕,舌苔白厚,表示脾湿、气虚;舌头边缘有齿痕,舌中有裂纹,表示脾胃气不足;舌苔*腻,表示气虚运化失司,导致湿阻不化。
2、眼睛
视力下降,眼球内玻璃体混浊,眼球内热、涩,眼球在运转时觉得空、眼球胀。
3、头脑
头胀、困乏、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有人经常看两页书就犯困,或者与人交谈一会儿就累。有人还会头晕,觉得后脑发空,表现在浅层就是脾的问题,表现在深层是肾的问题。
4、饮食
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
5、排泄
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6、经量过多或过少
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
7、身体
瘫软无力,疲劳至极。
女人脾虚会生什么病?1、贫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脾之所以能统血,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的固摄血液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血液不致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若脾气虚衰,食欲减退,或运化无权,都可导致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虚。
2、肥胖: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3、月经不调:脾为后天之本。若脾气虚弱,则会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或致气虚,而气为血帅,气不足会致脾不统血、血液来源不足,从而引起月经失调。
4、肌瘤肿物:脾为人体生痰之源,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脾土虚弱。体内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水谷之湿留中滞隔,凝聚为痰。时间长了体内就会淤物沉淀,经期运行不畅。造成肌瘤肿物的增生。
脾虚怎么补?脾:简而言之,哪里虚,补哪里。此外,脾胃互为表里,应健脾养胃同时进行。
祛湿:脾喜燥恶湿,一旦脾被湿所困,就不得不虚。因此,健脾必须祛湿。尤其现代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压力大、情绪差,容易导致痰湿内滞。这部分人健脾,建议用通法,以消食通腑为主,比如吃萝卜或喝萝卜汤,通降阳明,泄去浊*,最有利于健康。如果用补法,比如吃补药或营养品,就极易壅滞气机。
疏肝:肝属木,脾属土,木生土,因此要想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就会处于和谐状态。
艾灸取穴:
1、健脾
神阙穴:
神阙穴上面是上焦脾胃,下面是下焦肠腹,艾灸此穴,可健脾益胃、理肠止泻。
气海穴:
“气海”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具有补气、健脾、养胃之功效,艾灸此穴,可补元气,暖脾阳。
备注:小腿集中了很多脾胃经的穴位,如果时间充裕,可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艾灸。
2、祛湿
主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配穴:中脘穴、天枢穴。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艾灸此穴,可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归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经脉气所发,也是胃之下合穴,有“治脾健胃第一穴”的美称,艾灸此穴,能化脾湿、生胃气。
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气聚集之处,因此“一切肠胃之疾,无所不疗”,艾灸此穴,可理顺胃气,让肠胃畅通无阻,运化轻松自如。
天枢穴:
天枢穴靠近胃肠,为大肠募穴,是大肠经气汇集之处,艾灸此穴,可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除湿化滞。
近期精彩文章:
1、子宫腺肌症:痛到深处是孤独,绝地逢生幸有灸
2、咳咳咳!咳倒一片的咳嗽季
何以化咳?请用艾灸
3、肝郁——不孕不育、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的头号杀手
4、你真的有经络堵塞?通经舒络,灸通这些穴位就够了
5、睡懒觉是因为“懒”吗?睡眠能通过“补觉”补回来吗?祛懒气+补阳气,艾灸是唯一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