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篇文章
不孕症的医学定义为,夫妻双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满一年,有正常的性生活而没有成功妊娠。主要可分为原发不孕症及继发不孕症。原发不孕症为之前从未受孕;而继发不孕为曾经怀孕过,但以后又怀不上了。据统计,年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万,占育龄人口的12.5%。国内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发病率约10%-15%,并且不孕夫妇呈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一部分夫妇确实是本来身体有某些影响正常受孕的疾病外,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精神因素所致。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年轻人加班、熬夜以及不适当的减肥等因素影响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影响女性的排卵。因此,不孕症女性患者如何准确的监测排卵,把握受孕时机变得非常重要。请患者一定不要嫌麻烦哦!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那么,监测排卵的方法具体都有哪些呢?一般来说,监测排卵的方法繁多、五花八门,有推算法、基础体温测量、排卵试纸监测和超声监测等。
1、推算法
通常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一般在下次来月经来潮前2周左右排卵。因此这一类女性,可以根据自己既往月经周期的规律,自行推算。但是这种推算方法准确率不高,因为当女性受到外周环境、疾病、心情及药物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排卵期也会有可能变化,导致推算错误。也可以留意宫颈粘液的变化,一般来说月经刚过,宫颈粘液的分泌量是很少的。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增加,宫颈粘液的量逐渐增多,并变得稀薄而透明,类似蛋清样有拉丝,并在卵泡成熟排卵前达到高峰。不孕症患者了解宫颈粘液的变化规律,可以选择在宫颈粘液量最多的那几天安排同房,排卵的概率最高。有些女性比较敏感,甚至在排卵期前会感觉到下腹部轻闷痛,那也是排卵的间接征象之一。
2、基础体温测量法
月经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础体温(即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的体温)较低,约在36.5度左右。排卵时体温稍下降,排卵后体温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维持到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醒后,不起床,最好在同一时间段,用口表测量体温。把每天测量的体温,记录在表格上,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双相型体温曲线表示有排卵,若单相型体温曲线,提示无排卵,如果在24小时之内,体温增高了0.3~0.6℃,甚至更高,那么则表示处于排卵的状态,提醒患者可以赶快安排同房啦。这种方法是应用排卵期体温的微小波动来判断排卵,每天都要测量,比较难坚持并且容易受外界干扰,所以测量值也容易不准确。
3、尿液排卵试纸监测法
原理是通过检测尿液里*体生成激素(LH)的峰值水平,来预知是否排卵。正常女性尿液中的LH会在排卵前24~48小时内出现高峰值。测试时将尿液收集在干净、干燥的尿杯中。按试纸说明书的指引,进行正确的操作后,通过试纸的反应,读取结果。阴性:反应线T比控制线C颜色浅或只出现1条控制线C,提示LH峰未出现或峰值已过。阳性:T线与C线颜色同样深,预测48小时内排卵。T线比C线颜色更深,预测可能14-28小时内自然排卵。如果10分钟内无C线出现,提示试纸无效。对于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的女性来说,一般从月经见红的第12天开始测试,需要连续使用5天。但是这种方法的特异性并不强,一些和LH化学结构很相像的激素,也可能被试纸检测到。例如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都会引起体内激素紊乱,从而使尿排卵试纸阳性,并不是真正的说明卵子排出。
4、超声卵泡监测法
利用超声监测排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测。因为通过超声可以完整观察到卵泡从小到大的发育、成熟到最后成功排出的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与厚度,来判断子宫是否做好迎接胚胎着床的准备。这是以上介绍的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可能部分患者会有疑问:“医生,监测排卵我选择经腹部超声还是经阴道超声好?”经腹部超声,就是超声探头从肚子上检查,这个需要提前喝水憋尿后充盈膀胱,尿憋得越好,医生看得才越清楚。而经阴道超声刚好相反,做之前需要排空膀胱。阴道探头离子宫更近,可以观察更细小的病变,例如小的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小的卵巢巧克力囊肿等,这种细微的观察能力比经腹部超声要强大。因此,我推荐排卵监测最好是经阴道探头进行。通常从月经周期的第10-12天起开始采用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根据患者自身的月经周期长短及既往超声监测卵泡排出的时间,可适当的安排患者回院监测卵泡的频率。当大卵泡直径达到16mm以上时,结合尿液排卵试纸监测或者抽血清检查LH、E2、P的水平,能更准确的预测排卵时间,指导同房受孕时机,事半功倍。如果超声看到卵泡已经消失,说明卵泡顺利排出,这个周期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有时候医生会在排卵后适当的添加孕酮,帮助胚胎着床,大概14天后就等着开奖吧!
作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邹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孕育生命的摇篮——神圣的女性生殖器官之子宫篇卵子妹妹和精子哥哥的鹊桥相会当青春期少女撞上多囊卵巢!别让多囊卵巢合并胰岛素抵抗挡住你的好孕之路多囊卵巢=不孕吗?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