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育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泾渭之星丨医院中医妇科
TUhjnbcbe - 2021/2/10 22:13:00
编者按

眼里有人,心中有光。在我们身边,总有许多人,让我们钦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也正是因为那些可爱、可敬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温暖可爱。

极不平凡的年已然过去,满蕴希望的年悄然来临。今起我们将开设专栏,记录高陵那些可爱、可敬的“泾渭之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如是说。而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精诚大医,他从医49年,救治病人百万,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高超医术和视患者为亲人的高尚医德,践行着悬壶济世的理想。

高陵有个刘永昌

——区医院中医妇科副主任医师刘永昌披星戴月的四十九载

密不透风的诊室里,豆大的汗珠从刘永昌额头啪啪地往下掉,眼里所见之食物抓起来就往自己嘴里塞,哪管吃的是什么。“快去找医生来打针。”一剂葡萄糖推入,稍缓过神来,刘永昌又把手放在了病人的手腕上。

一旁的助手已从最初的惊慌与无措变得处变不惊,因为这样紧急的情况在这间诊室里隔三差五就会上演。饼干、蛋糕、糖果,助手们一直为刘永昌备着这些小零食,只为了让他中午“舍不得”离开病人时不要犯了低血糖。

“看妇科,得找高陵的刘永昌”“刘永昌的号,真是一号难求啊”,“得提前一天去排队挂号呢”……四十多年了,这位“送子观音”老中医的名号依然名噪八方、经久不衰。

成为今天的“大家”,离不开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从小,刘永昌就是看着医书、闻着药香长大的。父亲是当时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鼎鼎有名的高陵老中医刘复初。14岁时,刘永昌一边上学,一边跟着父亲学医。《妇科疑难杂症》《*帝内经》《难经》《临床医案手抄稿》等等,书架上的医书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五行之说、伤寒之论、切脉之法、针灸之术……,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的医术日益精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初次翻阅《大医精诚》,刘永昌并未完全读懂,但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对于上门求诊的患者,父亲常常分文不取,这又似乎是他对“大医精诚”这四个字最初的理解。

今年11月,刘永昌(右一)入选高陵区首届“泾渭之星”

年,医院化验科一名化验员,又先后在咸阳地区卫生学校、西安医科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进修。年,县医院开设了中医妇科,刘永昌成为科室唯一一名医生,短短几年,这一医院最“火”的角落。

治疗男女不孕症的家传绝技很快为他打响知名度。结合临床经验,他将女性不孕原因归为排卵功能障碍、生殖器官异常和免疫因素三大类,还进一步挖掘改良了很多药方,独创出“良宫散”、“寿胎丸加味方”,“妇康乐”等方剂用于临床,在治疗不孕不育和妇科疑难病症方面收到很好的疗效。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对夫妻,在刘永昌的精心医治下喜得贵子,共享天伦。

咸阳国棉一厂36岁的女职工肖宏,婚后十年一直未孕,跑遍了西安、宝鸡、医院,都诊断为子宫内膜输卵管结核,按西医妇科讲属绝发性不孕症。医生断言谁能治好她的病,将创天下奇迹。朋友也都劝她抱养一个孩子。执着的肖宏不肯死心,几经辗转,医院找到刘永昌。

一次次望闻问切,一次次调整药材剂量……寒来暑往三年间,肖宏总是如期复诊。40岁那年,她终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被判无药可救的绝发性不孕症终于被攻破了——“高陵有个刘永昌!”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香港、深圳、甘肃等各地患者纷至沓来。

对很多患者而言,刘永昌不仅具有一手精良的医术,更有一颗医者的仁心。年春节,通远90多岁的肺心病患者王文平病情急性发作,在一阵紧过一阵的剧烈咳嗽中,一口痰卡在了喉咙里,患者突然嘴唇发紫,气息奄奄。六神无主的家人急忙找来正在本村走亲戚的刘永昌,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用嘴一口一口地吸出了卡在老人喉咙里的痰。

榆林清涧县农民高彩兰,医院求医途中不慎将钱物全部丢失,眼看30多元钱的医药费无法支付,急得她直掉眼泪,得知情况后,刘永昌掏出50元塞到她手中。一位脾破裂患者手术急需输血,可血库里没有同型血源,情急之下,刘永昌把衣袖往上一捋:“抽我的,我和病人血型一样”。去骊山脚下走亲戚,当地病人闻讯而来把华清池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刘永昌就地问诊直看到晚上10点多,身上的处方和病人身上的白纸都用完了,连传达室的稿纸也用上了。

11月23日,高陵区首届“泾渭之星”颁奖,刘永昌受之无愧,医者精神超越奖杯

四十多年间,他累计为病人垫付医药费高达10多万元,累计加班5万多小时却从未领取过加班费,成百上千本的诊治记录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诊治情况,每天的午饭几乎总是由家人送到诊室,医院抛出数十万年薪的橄榄枝,均被他婉言谢绝……刘永昌说,他是高陵人,他离不开家乡,医院来找他,他也要留在这里,为自己的家乡出力。

现在已是隆冬季节,下午6点刚过,夜色便已笼罩整个天空,这天是周末且已过了下班时间,医院大厅里早已没人。灯光昏暗,可刘永昌的诊室依然灯火通明,各地前来寻医的患者还排着队,刘永昌一脸严肃的为患者把脉问诊,丝毫没有注意到夜晚的悄然来临。直到晚上7点半多,诊室内还有患者在等着拿药方。

除周三、周日外,其他时间刘永昌都要上门诊,每次门诊都是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以后,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每天接诊的患者都在一百多人。当他下门诊后走进家门,还会有三五成群的患者在家里等他。面对一双双企盼的眼神,他拉过凳子,伏案桌旁,继续望闻问切,一一诊治。送走了患者,他还继续拆阅一封封求诊信,一件件回复,或整理查阅医案资料……对他而言,行医不仅仅局限于诊室,基本上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在他的心目中,患者是没有亲疏远近、高低贵贱之分的,所以只要是找他看病的,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从不推诿、更不索取。他家住在城区,下班后来家里看病的患者确实不少,为此,他给家人约法三章:一是对来家里看病的患者都必须热情接待,不准给脸色;二是外地来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提供生活便利,不准怠慢;三是不管生人还是熟人,一律不许收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任何礼物和钱财。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刘永昌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义诊奉献医者仁心

对家属如此,他自己也同样,他一直坚持义诊,为老、弱、瘫患者送医上门。他无数次帮病人垫付医药费,四十多年来已高达10多万元。城区东街王桂兰等六位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偏瘫等不同病症,年龄大都在八十岁以上,行动不便,直到现在他还利用下班时间定期上门义诊,感动得家属逢人就说:“刘永昌这样的好医生真的很难得,让我们省去了不少麻烦啊。”

“别玩命了,赶快回家歇歇吧!”这是旁人劝他最多的话。69岁的他,长时间地加班加点,超负荷地伏案工作,使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每况愈下。胃病、腰肌劳损、颈椎病、重度虚脱、眩晕、高血压等等,病痛常常折磨得他直不起腰。一天劳累下来,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实在想好好休息一下,使严重透支的身体恢复健康。但想着自己歇一天,来求医的患者就要煎熬、痛苦一天。想起病人看到自己时那渴望的眼神,他就如往常一样出门了。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市级劳模、全市十大健康卫士……刘永昌的荣誉很多很多,但他始终深知,这些荣誉都是冠以同一个身份——医生。“大医精诚”,刘永昌用49年读懂了这四个字,也用49年来践行着这四个字——所谓“精”,是要精于术,习医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所谓“诚”,是要诚于德,为医者须怀以“大慈恻隐之心”,唯如此,方成“大医”!

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日均接待患者百余人,年平均接诊5万余人次,四十多年累计接诊近万人次……在20余平米的科室里,这些仍持续累加的数字不只是一名医生超负荷的业务量,更是其悬壶济世的慈悲之心,和于这串数字之上累起的医界口碑。

刘永昌不在诊室就在去诊室的路上,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日均接待患者百余人,年平均接诊5万余人次,四十多年累计接诊近万人次……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手中的药方一页页,几十年来依然精准。心中那一团火,从未熄灭。一名基层老中医,用他一生的坚守、仁爱与医术,谱写了一曲温暖而动人的中医之歌,必将久久回响于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END-

编辑:佩远

审核:赵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泾渭之星丨医院中医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