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育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p退了休干什么p
TUhjnbcbe - 2020/7/8 10:17:00

退了休干什么


带着文件包坐上出租车,好事的司机会问:“老先生还没退休啊?”我立即语塞,感到一种窘态。其实老人忌讳讲年龄,我是从母亲那里懂得的。母亲从来不过生日,不是怕“折寿”,而是怕“露穷”,但是忌讳讲年龄则是到了老年以后。


中国论文


相信这并非“国粹”,而是一种国际现象。十年前回莫斯科大学,到当年的俄文老师家里拜访,老太太兴高采烈地回顾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接着也抱怨随着岁月而来的疾病,但当我顺着她的话讲了句俄国谚语“老年不是福分”时,老太太几乎要跟我翻脸。


恭维老年人的诀窍,恰恰是要“避老就轻”。“七十多啊?你骗谁去,哪像啊。顶多六十。”那就对了。但是再怎么恭维,千万不要设年龄上限,那又是忌讳。传说胡适先生说话向来谨慎,但有一回恭维齐如山身体好,说“您老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岁”。不料齐老大发雷霆:“我又不吃你的饭,凭什么规定我活多少岁?”其实后来他在台湾去世时,离九十还差三年。


大凡叹息“余生也晚”的人,都是上岁数的。可不,甭说孔夫子,连孙中山也没见上,当然“晚”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活着的都是年轻人。其实历史上“老年”的标准也是变的:苏东坡说“老夫聊发少年狂”,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的时候,都不过四十上下,摆在今天还可以申报“杰出青年”,而在宋、晋朝已属老年范畴。今天的标准全变了,上海人说“九十弗希奇,八十多来西,七十小弟弟”。


但是,长寿也有长寿的问题。我们这一代的老人,年轻时候忙工作,没有养成什么留到退休以后从事的爱好,社会上又缺乏相互交往的社团之类;没有家庭负担的老人,除了“太极拳”“大妈舞”,还真的没什么事干。这种现象在知识分子中尤其突出,退了还能再返聘几年、“软着陆”的人,终究是少数。尤其是做科研的,有人干了一辈子,到退休时才弄明白应该怎样研究生活。


当前中国的退休一族,他们经历得实在太多了,很少有一代人,能亲身经历如此不同的时代;很少有一个国家,会在人的一生中发生如此频繁的价值观念翻盘。这里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够得上写一部小说,留给嫌生活太平淡的后人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p退了休干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