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周刊:走向全球化后遗症 消失的中国民族品牌
中新10月13日电 台湾《万宝周刊》832期刊出文章《走向全球化的后遗症 消失的中国民族品牌》说,在如今全球竞争浪潮中,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品牌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不好就束之高阁”的传统策略,愈来愈多中国国内品牌资产流失。现今中国呈现全球瞩目的发展热现象,对于以往具民族品牌的资产处理模式,应该是重新思考的时候。文章摘编如下:动物有无可抗拒的趋旋光性,不由自主无需指挥地都会向着光源前进。我觉得人对于品牌也有类似的本能,如同芯片植入般敏锐,特别是当你在选择过多的购物中心时,到最后也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拿着深植你心的品牌,乖乖结账。犹如被催眠般地有点没道理吧!所以企业才要处心积虑、重金营造能够“催眠”人的品牌。 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买东西,商人卖东西,与其说要满足我们的需求,不如说是满足我们的“感觉”。 “感觉”对了 一切好谈 曾经有个印象深刻的真实小故事:在美国有一对事业非常成功的老夫妇要置产,由于这对夫妇的事业很出名,房屋中介业者们无不摩拳擦掌,端出了很多稀有的豪宅供他们选择,设计新颖的豪宅虽能吸引目光,却总达不到那临门一脚。最后,一位用心的地产经纪人成功地卖给了这对夫妇一栋30年的老旧房子,如此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原来,当天老夫妇来参观这栋房子时,纯朴的外形就勾起了思绪起伏,走到后园见到一棵参天的樱桃树更使得老夫妇对视一笑,忆起孩子们还小时,全家人在后院,也有这么一棵樱桃树,回想起树下与孩子们共度的欢乐时光,一棵树、一种幸福的“感觉”,就这么轻松地打败千万豪宅。 说人是复杂的动物,其实也很简单,“感觉”对了,其它不也就对了吗?到超市,习惯挑固定品牌的牙膏,因为“感觉”刷得比较干净。有哪个消费者还真的回家去做实验?反正感觉对了,心诚则灵,不干净都变干净了!说穿了,“感觉”就是在你心中的一种品牌。 “品牌”再向前延伸,触及到的则是“民族品牌”议题,中国人一向支持本国的民族品牌,在中国腾飞的这段期间,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直忠诚的民族品牌已经不是“国货”了。 全球化下的本土品牌危机这几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资本正在大举进*中国市场,他们透过参股的循序渐进策略,或者透过控股的一步到位模式,陆续将很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品牌收纳麾下,许多中国的民族品牌正在外国资本糖衣炮弹的诱惑下,一个个悄悄地消失了。中国商务部于今年3月,根据反垄断法,禁止了可口可乐对中国果汁大厂汇源的收购案,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据统计,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共收到40起包括合并、收购在内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第1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在如今全球竞争浪潮中,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品牌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不好就束之高阁”的传统策略,愈来愈多的中国国内品牌资产惨遭流失。现今中国国内呈现全球瞩目的发展热现象,同时对于以往具有民族品牌的资产处理模式,应该是重新思考的时候了。(邓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