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记者在北师港浸大(UIC)校园专访了汤涛教授。他以高考过来人的身份、以科学家的身份、以粤港联合办学的“院士校长”的身份,就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国际化办学做了一些前瞻分析。
该报道刊登于年6月25日《南方都市报》A11版,现节选如下。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报道原文。
谈大湾区发展
大湾区大学很有必要
南都:UIC作为国内第一所香港和内地合办的高校,也被媒体认为是极具“大湾区大学气质”的高校。目前,已有大湾区大学建设的进展传出,您如何看待“大湾区大学”的设置?
汤涛:我觉得大湾区大学很有必要。广东省各地区的高等教育相对国内其他一些一线城市,优势还尚不明显,比如北京、上海这种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城市。相比较而言,广东省缺乏特别优质的综合性大学,目前仅有中山大学一所。而一般教育大省都会有2到3所甚至更多的高端综合性大学。
具体建设方面,大湾区大学,一是文理工医等学科都要兼容,二是这些学科还要高水平建设,包括现在经常谈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微电子等高精尖技术,要符合国家经济建设方向,各方面建设急需的这种尖端技术,都能体现在这所大学里。
在教学特色上,大湾区大学可以融合粤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比如香港的高等教育在全国还是有特色的,有一些学院和学科在国际上都是很强的。这样的融合会让大湾区大学兼有一些国际特色建设及港澳特色,甚至在建校的初期,创校时期就能够拥有一些出色的国际人才、港澳人才。
今年3月,汤涛校长以“现代教育与家国情怀”为题,为师生带来“校长第一课”
谈国际化办学
联合办学模式值得鼓励
南都:UIC是最早来到大湾区联合办学的,15年前就来到了珠海。最近几年,境外高校赴内地办学才开始火起来。从UIC、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到上海纽约、昆山杜克,对于选择报考这类学校的考生,要注意什么?
汤涛:这类学校都是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实际上对于学生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个国际化的校园、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真正的国际化,是注入到学校的基因里的。你不用出国,就可以接触到不同语言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特别是校园里有很多国际化的老师,实际上是在打开你的视野嘛。如果学生以后出国,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衔接起来。或者学生在国内工作,和国际企业、员工打交道,也会觉得不那么吃力。
像UIC这样的学校,它结合了香港教育模式的优点,所以它有很强的国际化基因,这对学生来说是优势。
汤涛校长在第十一届毕业典礼上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南都:您怎么看这种合作办学的趋势,会越来越多吗?
汤涛:这种模式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在我看来,目前这些学校,数量上还是太少了,而且主要集中在部分发达省份。而且,来这些学校,实际上对社会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多一种很好的选择,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实现“不出国门也能体验留学”。十八九岁的一个小孩,如果直接送到国外去,可能会有各种不适应,或者独立能力不够,或者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养成一些坏习惯。家长看不见,是件很着急的事。
我们这类学校的存在,实际上对社会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多了一种选择。学生不是非得要出国留学,因为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存在,也能体现出一些优势,这是好事情。
(文中配图为UIC新闻公关处转载时增加)
编辑
高昕瑜(MPRO)
来源
南方都市报新闻公关处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