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年11月11日,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妇幼关爱基金联合发起的“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在山东省医学会第九次计划生育学术会议上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出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解决人口老龄化、提高生育力是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变量,是影响21世纪大国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著名生殖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提出,人工流产是女性生育力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近年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人数逐渐升高,年人工流产手术的数量达到了万例以上。而反复的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极大,还可能引发继发性不孕症、宫外孕、习惯性流产、宫腔粘连等妇科疾病,甚至造成女性终生不育,因此,人工流产是单因多果的对女性生育力造成损害的不良事件。
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共同编写的《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阅读量至今已突破6万人,临床热度极高。
顾向应教授在本次学术年会上解读了《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该共识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了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降低不孕不育的发生率。
顾向应教授解读《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
中国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提到:“青少年已成为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之一,未婚青少年(女性)每年人工流产近万人,占我国人工流产总数的40%。而人工流产是当前不孕不育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为保护生育力,助力国家人口长期健康发展,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妇幼关爱基金共同发起了“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
顾向应教授作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解读
医院顾向应教授、医院刘欣燕教授、医院郁琦教授等学术专家达成共识,将加强妇产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重视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规范化治疗,广泛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尤其是未婚青少年(女性),保护育龄妇女生育能力,切实提升群众在妇幼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启动仪式
山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委崔保霞教授主持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并与学会专家一起启动,计划生育学领域众多专家共同见证。
崔保霞主委指出,当下国家人口数量逐年下滑,我国人工流产总数居高不下是女性生育力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促进人口发展迫在眉睫,保护生育力是妇产科医生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崔主委号召山东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计划生育科、妇产科等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做好该项目,落到实际,脚踏实地的保护女性生育力。
流产后生育力保护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规范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对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保护生育力,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