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有效新冠疫苗可能会在年底出现
7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虽然有效新冠疫苗的交付目前暂无确切时间表,但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候选疫苗显示出对新冠病毒有效,关键问题是疫苗产能能否跟上需求。同时,谭德塞宣布,世卫组织领导的新冠“团结试验”项目目前已招募到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名患者参加,未来两周将获得初步试验结果。
世卫组织停止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分支试验
7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停止其“团结试验”项目中羟氯喹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两个分支的试验,理由是这些分支试验中的新冠住院患者病亡率几乎或完全没有下降。世卫组织强调,这一决定仅适用于针对新冠住院患者的“团结试验”,并不影响其他对非住院患者使用羟氯喹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研究评估,或作为新冠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的评估。“团结试验”项目由世卫组织于3月启动,旨在通过对比多种新冠疗法为住院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Moderna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推迟
由Moderna研发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宣布推迟进行。该三期临床试验原计划在7月9日开始,招募3万人参加。Moderna原先的目标是在感恩节(11月26日)前交付试验关键数据。目前Moderna正在对临床试验计划进行修改,新的开始时间仍未公布。ModernaCEOStéphaneBancel表示,他们尽量在7月开始三期临床试验。
哈佛大学新算法可提前2周预测疫情爆发
近日,由哈佛大学MauricioSantillana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预印平台arXiv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并展示了一种由大数据分析驱动的用于预测美国各州新冠疫情的综合性指标,可提前两周左右预测疫情爆发。这篇论文的标题为《一种利用多个数据追踪近乎实时监测新冠肺炎活动的预警方法》。目前,这一论文还没有通过同行评审,尚未正式发表。
耶鲁大学携手NBA研究验证无需RNA提取的新冠病毒唾液检测方法
日前,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计划向美国FDA提交一项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以开展一种无需RNA提取步骤的新冠病毒唾液检测方法,作为鼻咽拭子检测的替代方案。据悉,该检测方案名为“SalivaDirect”,通过将一种蛋白酶添加到唾液样品中,SalivaDirect检测方法可以省掉昂贵且费时的RNA提取步骤,而这通常在RT-PCR检测方案中是必须的。耶鲁大学研究团队目前已经向FDA提交了相关数据,并与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和美国国家篮球运动员协会(NBPA)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以进一步验证SalivaDirect方法的有效性。
《循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超80%
日前,医院通过对48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临床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85.4%,深静脉血栓的广泛形成可能是该类患者死亡或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日前在全球心血管杂志《循环》在线发表。
《Immunity》:专家确定在COVID-19应对中扩大和改进抗体检测的步骤
日前,来自联邦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多名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在《免疫》(Immunity)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关于COVID-19血清学研究结论和建议的报告。今年5月,该小组举行了一次在线研讨会,讨论血清学检测在理解和应对COVID-19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作用,并探讨应对新兴领域关键科学知识机遇和差距的战略。COVID-19的血清学测试旨在检测针对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的抗体。虽然这种检测不能诊断活性感染,但可以表明由于感染者在感染时未经历显着症状或未进行检测而错过的SARS-CoV-2感染。
北京一新冠重症患者服用安宫牛黄丸好转专家:需对症,不可普遍使用
7月5日,北京市召开第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北京一新冠重症病例服用安宫牛黄丸后好转,但不可普遍使用。据介绍,这名患者是女性,今年27岁,6月12日入院,入院第2天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随后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但病情仍继续加重,6月15日上ECMO。治疗方案上,以“人参、生大黄、葶苈子”为基本处方,配合给予安宫牛黄丸。随后病情逐步稳定,于6月26日成功撤除ECMO,7月3日撤除呼吸机。
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新研究:新冠在青少年儿童中更容易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
医学专家最新表示,他们已经观察到——较年轻的青少年儿童群体,会表现出与较大年龄成年人略有不同的症状,可能无呼吸道症状或不明显,却会出现新的炎症综合征和最近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据7月1日在线发表在《JAMANeurology》上的相关研究,患有新冠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新神经系统症状,并在成像时出现大脑胼胝体压部(Splenium)变化。
新冠患者中风几率是流感患者的8倍轻症或无症状年轻患者也常中招
近日,纽约市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JAMA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流感患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风概率更大。结果显示,31名COVID-19患者(1.6%)曾中风。大约26%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抱怨出现中风症状,74%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中风症状。三分之一有过中风经历的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需要使用呼吸机。此外,有缺血性中风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更高,为32%;而无缺血性中风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14%。相比之下,只有3名(不到0.2%)流感患者因脑部阻塞而经历过中风。
《柳叶刀》: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柳叶刀》近期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潜能再添新证。研究显示,在有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中,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风险减半,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10-20年。至此,阿司匹林“神药”地位再添“实锤”。文章显示:每天服用mg阿司匹林,持续两年,可显著降低林奇综合征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并且这种保护作用至少能够持续20年。该成果来自一项名为CAPP2(预防息肉协同行动2)的国际多中心试验,以林奇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儿科研究》:狗能改善幼童社交发展
7月6日发表在《儿科研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养狗家庭中的幼童,其社交和情绪的健康状况均好于未养狗家庭中的幼童。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泰拉松儿童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分析了个有2~5岁幼童家庭的问卷数据,这些家庭中有(42%)个拥有一只狗。结果发现将孩子的年龄、生理性别、睡眠习惯、看屏幕时间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养狗家庭的孩子相比未养狗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社交互动上遇到困难的总几率低23%,其中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低30%,与其他孩子有互动问题的几率低40%,而表现出体贴行为(如分享)的几率高34%。
《自然》:过去30年,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3倍多
一项新研究指出,自年以来,南极极地的变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研究指出,这一增暖期主要是由自然热带气候变率驱动的,并可能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加剧。相关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南极气候表现出地球上一些规模最大的区域气温趋势。西南极和南极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20世纪后期出现了暖化和冰盖变薄的现象,并持续至今。
《Commun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肠道癌症的新型疗法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ommunications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新型的肠道癌症治疗方法;此前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参与肠癌发生的未知分子机制,细菌微生物组能激活潘氏细胞(Panethcell)中所谓的免疫检查点Ido1,潘氏细胞是仅存在于胃肠道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其能预防局部肠道炎症的发生;但同时其也产生了一种免疫抑制区域,而且肠道肿瘤也会在此处发生,因此潘氏细胞或许就能作为一种新型细胞靶点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抵御肠道肿瘤的免疫疗法。
《STM》:干细胞移植后会出现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下降
目前,临床实践表明,异体干细胞移植手术可导致结肠内壁保护性杯状细胞的丧失,这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事先补充这些细胞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根据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移植前注射杯状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改善预后。研究人员研究了从接受过移植的患者身上获得的结肠活检组织。结果表明,在出现免疫排斥的患者中,杯状细胞受到了损伤,而且杯状细胞丢失的严重程度与移植后存活率降低有关。
《JAMAPsych》:抑郁症或与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抑郁症症状和心脏病及早期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在预防心脏病和过早死亡上,抑郁症症状或许应当被认为和传统风险因素同样重要,比如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同时本文研究或许还能促使WHO将现有的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性手段纳入到人群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去;人群应该充分意识到与抑郁症相关的身体健康风险。
研究称: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会较早出现,并随时间增加
近日,发表在《ScienceImmunology》上的一项针对10名接受中重症监护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表明,由于SARS-CoV-2(新冠病毒)感染而出现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可以很快产生攻击病毒的T细胞,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T细胞会越来越多。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是否随时间的推移而因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有助于回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是否能够产生保护性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
高考明日启幕除了带齐准考证身份证还要注意这些事项
7日,年全国高考将正式拉开大幕,约万考生将奔赴考场。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王志华介绍,高考期间北方需防强对流天气,南方需防高温天气,而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等中间地带需要防范强降雨天气对高考的可能造成的影响。考场防疫方面,根据《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考点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低风险地区考生进入考场前,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进入考场就坐以后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决定是否佩戴。就个人而言,考生要准备好口罩等防护用品。
科技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
7月1日,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的通知》指出,火炬中心决定联合地方开展“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大学生招聘专场)”。《通知》明确鼓励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组织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等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完善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科研助理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年全国各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排名:北京高校数量最多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所(含独立学院所)。本学校统计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高等学校。据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所(含独立学院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其中,本科院校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3所,比上年增加5所。
5所高校升一本!湖南省一本院校达22所
今年,湖南工程学院、长沙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5所高校将调入我省本科一批录取(下称升一本)。此次调整之后,我省一本院校数量将增至22所。另外,还有23所省外高校也将调入我省一本录取。这意味着,今年湖南考生上一本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教育部明晰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打电竞、开网店也算就业
近日,多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就业统计面临新形势,尤其是随着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在今年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为适应新形势,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高校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各地各高校要在届毕业生及今后就业统计工作中严格执行。
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迎来新一轮“大考”
《关于开展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根据评价考核情况,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好的单位,通过后补助予以支持;对于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视具体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核减相关经费等相应的处理。评价考核结果还将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科研机构等评估的重要依据。《通知》提出,本次评价考核范围为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以法人单位为考核对象,对其拥有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年度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10所超百亿!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年预算
截至7月4日,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在其信息公开